“我是来上厕所的,不是来找你们麻烦的,”
我一脸虔诚:“没错,我是友军。”
我倒是希望它们能听得懂啊!哎?怎么就三只,那只花白的哪去了?
我往里一看,正巧它从木板上跳了下来,小爪前伸,弓着背,正警惕地观察眼前的“庞然大物”。
“行,各位猫哥趁早休息,我们明日再会。”
临走之前我瞥了一眼,这群小猫真是怪哉,看形体大小才不过数月有余,而且营养不足,体型偏瘦,还是明天去找奶奶问个清楚吧。
我总是觉得我是一个浮躁的人,无法专注于一件事,所以我希望以读书来训练自身,锻炼自己的专注力。
可不论什么书我都看,所以杂七杂八的思想都在我的头脑里灌入,然而最开始使我读书的动力,竟是我的迷茫。
青春期的迷茫,大多数是对未来的不确定,自然,见识多了便会成立自身的价值观,但为什么是一定是青春期呢?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有迷茫呢?这个和抑郁症自杀的孩子们有没有关系?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?
抱着这样的问题我便开始了思考。
孩子起初的世界观来源于父母及身边的人和事,而自身成长因为种种原因,如外在的危险,自身的不成熟等被保护或局限在一定的范围。
正常的话,成长方向(体智力,心态等)是平稳上升的,如果此阶段发生过不平稳的事件(如家庭原因,突发意外等),便会让限制的东西动摇,并给予刺激,然后以其自身的基础(家庭关系,周围因素,心理强弱)来选择结果,影响因素很多,其演变方向也多种多样,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童年与少年时期的发展。
真正平稳成长的人恐怕还是少数的,而到了青春期,在有了一定探索基础之后,限制自然打开,不要以为监护人是限制,打破限制是可以是文字语言能力的成熟,自我探究信息、思考信息的能力趋于完整,所谓就是打开“新世界的大门”。
他们在自我探求和思考问题的时候,由于方式不对,或经验不足,导致他们必然会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,甚至到处碰壁,不合心意;或未经探索,或探索困难,便直言真相不存在,此类人是因主观与客观产生的冲突,其主观占上风而所致。或甘愿沉沦于一方小世界,其人曰:“欲望皆人性,不可违乎!”
诚然,食色性也;但尚可以自身之大欲,限制其小欲。
为人民谋福,流芳百世,光宗耀祖,乃大欲也;为多巴胺悦,幻听天籁,大梦一场,此乃小欲。如此权衡利弊,诸君可三思而行。
哎,哲学方面我就是个门外汉,各位看看笑话就好,切不可当真啊,哈哈哈。
我目前认为,一切矛盾所向都将趋于平衡。
矛盾就像天平的两端,有一方不存,另一方也就无法存在,自古以来人们的好品质,都是吸收天地万物及其自身的经验来促进平衡,譬如说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”,这就是水的“平衡”,水利万物也利己,不利万物,则不利己;陆地广阔,包容山岳,海洋广阔,怀抱大地,寰宇广阔,集无数星辰增幅其身,璀璨夺目。
无基石,不成万物;无逻辑,不成唯物。
(未完待续…)